(委員提案)關于推動我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提案
作者:信息來源:發布日期:2023-03-09訪問次數:字號:[大中小]
銀川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178號提案
提案人:馬生明
提出提案理由: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老有所居、老有所養逐漸成為社會熱點。截至2020年底,全市老年人口達到30萬人以上,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6%左右。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啟動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著力增加普惠性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老百姓養老需求特別是對普惠性社區養老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我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相對緩慢,存在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是養老機構發展不均衡。我市的養老機構總體上沒有從當前、近期、長遠及高、中、低檔進行規劃建設,不能滿足不同層次老人服務需求。盡管近幾年財政加大了投入,在街道(鄉鎮)、社區(村委會)建設老年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大院和老年飯桌,但市場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表現在居家養老基礎設施不健全,養老機構發展不均衡。條件好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條件差的養老院,老人和家屬都難以接受,不愿選擇。
二是養老機構難以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我市一些中等收費標準的養老機構硬軟件配套設施還不完善,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需求。特別是日間照料中心,因基礎設施不健全,且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康復人員,普遍存在利用率低、閑置率高、功能發揮不全等問題,表現在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白天在社區參加活動,打牌跳舞做理療,晚上回自己家。而真正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對日間照料服務有需求,但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和人員配備又不能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專業服務需求。三是部分日間照料中心運營困難。雖然日間照料中心享受每年5-6萬元的財政補貼,但政府補貼經費仍然維持不了日間照料中心現階段的運營費用。2019年,我市對9個日間照料中心進行改革,強化其公益性質,對日?;顒訉嵭忻赓M,允許日間照料中心開展短期托養服務,僅就托養服務進行收費。目前大部分日間照料中心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影響其自身供血能力和持續健康發展。四是硬件設施配置不達標。部分日間照料中心在設置之初并沒有考慮托養的實際需求,因此未規劃消防管理方面的設施,致使增加短期托養功能的日間照料中心,必須得重新進行房屋適宜性改造。消防不達標,日間照料中心就不能收住老人,沒有服務性收費,機構運營存在很大的困難。
具體建議:
一、做好我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頂層設計。堅持黨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領導,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負總責,強化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組織協調機制。抓緊調研出臺銀川市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把養老服務列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政府 市場 社會組織”三方聯合,切實解決普惠性養老服務供需失衡之困,解決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匹配問題。圍繞社區養老設施不足、專業人才緊缺、服務質量不高、養老服務機構可持續發展環境不完善等問題對癥下藥,確保普通工薪階層老年人買得到、買得起普惠性養老服務,夯實社區普惠性養老服務在養老產業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一是積極推進健康銀川建設,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二是暢通職業發展通道,激勵健康養老從業者加快提升技能水平。將健康照護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育嬰員、保育員等作為急需緊缺職業,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兩目錄一系統”。增強服務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崗位吸引力,鼓勵引導更多勞動者技能就業和技能成才。三是組織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建立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養培訓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等各類康養服務人員。全面推行包括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在內的康養服務人員培訓制度。
三、加快日間照料中心改革進度。就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設施、床位、收費標準進行統一規劃。使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功能設置符合短期托養的硬件要求,做到服務達標,同時連接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實現融合養老的功能。另外,加大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投入力度,政府各部門協力,加大對社區養老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將全市所有日間照料中心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引進專業社會組織進行運營,提升日間照料中心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滿足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需求。
四、規范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收費標準。無論自治區在銀建設投入使用的養老機構還是銀川市、各縣區建設投入使用的養老機構,政府相關部門應核準收費標準,明確普惠性養老性質,滿足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入住養老機構需求。
五、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針對居家社區養老、醫養結合型養老、旅居型養老、學習型養老、合伙人養老等需求,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中介服務、實體承辦的運作方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六、探索設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由人社部門明確規定凡參加醫保人員都參加長期護理保險,設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用來補貼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護理費用。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來源,可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醫療保險中,從醫保繳費中調劑,通過財政補助和個人交納兩方面予以保障,并由醫療保險部門負責管理。明確保險基金惠及和支付標準,對于經濟困難、家庭負擔重、失能失智病程漫長、護理難度大的老人,可通過一定的參保和評估程序,認定達到長護險惠及的照料和護理需求的,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每月給予定額補助,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醫療護理服務提供資金保障,以此保障老人能夠較好地得到長期保險基金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