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守護黃河長久安瀾
作者:信息來源:銀川日報發布日期:2023-03-15訪問次數:字號:[大中小]
黃河金岸,美景如畫。

大美濕地,水韻銀川。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黃河安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是對母親河哺育兒女的最好回饋,也是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卷的最美注腳。近年來,銀川市按照“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圍繞黃河銀川段實施了河湖連通整治、截污凈化等一系列工程,做活水文章、做優水生態,構建一城活水生態網,還市民魚翔淺底好風光,在銀川大地鋪展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畫卷。
截污凈化濕地 一泓清水入黃河
初春時節,走近位于銀川市興慶區通貴鄉河灘村的銀川濱河黃河濕地公園,水光瀲滟、群鳥翔集,一派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近年來,銀川市相關部門依托上游溝道引來的水,通過環島流動等方法延長流程、延緩流速,種植水生植物達到涵養水源、生態修復的效果,使進入黃河的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一邊通過濕地管理和建設提高入黃水質,一邊開展科普教育、休閑運動等活動,河灘村因這片全新的生態綠肺型濕地公園逐漸重燃生機。
“近年來,我市實施濱河水系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利用原有銀川濱河大道東側0.8萬畝的水域,擴挖、連通中干溝至賀蘭縣北大溝近50公里的水系,截流了13個入黃排水溝,新建中干溝、第二排水溝、銀新干溝、永清溝、北大溝等5處人工濕地,在北大溝形成黃河銀川段統一入黃口,目前北大溝入黃口水質已穩定在Ⅳ類以上,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進Ⅱ類出?!便y川市水務局局長董建華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集黃河行洪區河灘地整治、水系連通、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銀川濱河水體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通過將6條主要排水溝入黃口水體截流,統一延伸至北大溝入黃口進入黃河,形成綜合治理“總開關”,有效提高了水資源配置能力,構建了“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河湖水網體系,水體互聯互調,生態基流增加,實現了有限水資源最大空間內最大化流量,彌補了水系不通、水量不足等問題。同時探索種植水生植物10萬平方米,采取“水生植物吸收+自然沉淀”的方式,實現水系濕地連通聯調聯凈。
在第二排水溝濕地和永二干溝濱河濕地,記者看到水面上都鋪設了石墨烯催化網。據介紹,石墨烯催化網膜經過光催化作用,吸附降解水體中的氨氮、總磷等污染物,同時通過科學種植蘆葦、菖蒲、睡蓮、荷花、水蔥、梭魚草等挺水、漂浮、沉水植物,并實施火山巖格賓網、生態基等,為微生物創造棲息地,最終構建起由各類水生動物、植物、菌類、藻類等形成的一個完整濕地生態凈化系統,有效恢復了黃河灘地生物多樣性,提升了水體水質。
水系連通,改善的是生態環境,提升的是百姓幸福指數。如今,經過有效治理,位于興慶區通貴鄉河灘村的濱河濕地公園一片鳥語花香,回蕩著自然生態和諧的旋律?!般y川市的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水質清亮透徹,鳥群自由嬉戲,有花有草,河邊還有健身步道,我每天早晨都要沿著典農河走幾圈,好水好景就在身邊,幸福感滿滿?!笔忻裢觖惢ㄕf。
“從治水、用水到親水,銀川市正逐步實現人水相親、和諧共榮?!倍ㄈA說,依托得天獨厚的水資源,銀川市的綠水青山正變為金山銀山。
“河湖長制”邁向“河湖長治”
“我家就住在黃河邊,黃河這幾年的生態變化非常明顯,通過實行河長制和水系連通工程,水清了,魚多了,鳥來了,人居生態環境改善了?!敝苣r間,興慶區通貴鄉通南村黨支部書記馬建旭沒閑著,作為村級河長,他每個月都要巡河7~8次。重點查看河道周邊是否有生活垃圾,水面是否有漂浮物,河道內是否有群眾釣魚等情況。
“你看看現在這黃河美不美,成群的水鳥都舍不得走?!毖刂S河,馬建旭步伐矯健,邊走邊在手機上打開巡河通APP。此刻,水面明亮如鏡,不時有鳥兒在樹上歡歌,時不時有水鳥掠水而過,秀美的自然畫卷躍入眼簾。
在城南,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寶湖社區黨委書記李紅彩是寶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大管家”。李紅彩告訴記者:“我是這一片的河長。一周會巡查一到兩次,一旦發現湖面有漂浮物、環境臟亂等問題,通過手機APP立刻反映,可以迅速得到解決?!?/span>
“雖然現在寶湖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崩罴t彩說,作為湖長,必須要充分掌握管轄對象的“家底”,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督源頭、督落實、督成效、督長效。
如今,在寶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每天有上千人在這里唱歌奏樂、翩翩起舞。社區的眾聲藝術合唱團依水歌唱美好生活、歌頌偉大祖國,讓這片濕地公園成了名副其實的親水樂園。
據銀川市水務局河長辦副主任岳曉燕介紹,2017年河長制推行以來,銀川市全面建立健全黃河干流及河湖溝渠的管理體制機制,圍繞黃河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問題,銀川市水務局與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建立“河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著力整治黃河沿岸非法排污口及“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問題,對全市105條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成果進行復核,整改銷號河湖“四亂”問題149個,全市排查排污口108處,封堵91處,一批如金馬河休閑觀光基地、長河灣度假中心等違建時間長、環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四亂”問題得到了根治。尤其是,全市各級河湖長認真履職,全市境內所有河流從“無人管”變成了“河長管”,真正從“河湖長制”邁向了“河湖長治”。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成果豐碩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總體安排,2022年6月,銀川市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正式啟動,這是銀川市堅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是建設先行區示范市的重要舉措,是全民呵護母親河安瀾的生動實踐。在銀川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活動領導小組的細致安排和各成員單位協同配合全力支持下,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
活動期間,在各級黨組織開展“我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作貢獻”主題黨日活動,號召全市4800多個基層黨組織,13.32萬名黨員參與;生態環境系統聯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開展6·5環境日“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材料2000余份,開展主題宣講200余場次;教育系統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校園周”活動,參與師生42萬人次,征集主題詩歌原創作品等651600余篇;發改等單位及各縣(市)區開展“學中送‘碳’·大家聽宣講周”等10余項活動,累計參與干部群眾10000余人次。生態環境保護全民體系進一步構建,開展“生態黃河美麗銀川”等系列主題志愿服務活動500場次,參與志愿者6000余人次。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識進一步凝聚,舉行“山水之間·見綠生金”公益護綠及“鮮花進萬家”植綠愛綠活動;實施黃河支流典農河水質改造項目,掛牌成立“雙碳”研究中心。
記者了解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啟動以來,銀川市水務局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深入宣傳為手段,全力推進水資源集約利用、深度節水控水、河湖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推進水利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圍繞保障水資源、修復水生態、防范水災害三大任務,切實保障群眾用水安全、環境宜居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讓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帶來的安全感。
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打造“六位一體”幸福河
“銀川屬于水資源匱乏城市,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的1/3,按照《寧夏“十四五”用水權管控指標方案》,‘十四五’期間,銀川市取水總量控制指標僅為21.73億m,其中黃河水控制指標為18.87億m,占總取水量的87%。銀川因黃河而生、得黃河而興,保護好黃河是我們的重大使命和根本任務,到2025年我們一定要將黃河銀川段打造成為安瀾黃河、健康黃河、宜居黃河、文化黃河、智慧黃河、惠民黃河‘六位一體’的幸福河?!倍ㄈA表示。
黃河寧,方能天下平。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銀川市以首府意識、首府責任、首府標準,切實承擔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政治責任,主動作為,著力推進先行區示范市建設,示范引領“五區”建設。
記者了解到,為了高效用好每一滴黃河水,銀川市將以“開源”“節流”兩手發力,“開源”就是要聚焦非常規水的高效利用,尤其要加強再生水利用步伐,推進再生水用于工業利用、園林綠化、城市雜用及生態補水,以再生水高效利用提升水資源調節空間。節流就是要深度節水控水,以用水權改革為契機,推進農業節水增產、工業節水增效、城鎮生活節水普及,提高全市節約集約用水質效。
“我們還將實施建管并重,高標準打造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銀川示范?!倍ㄈA告訴記者,市水務局將以項目建設提升水環境質量、水資源管理水平以及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去年以來,銀川市共安排水利項目10項,計劃投資26億元,項目涉及黃河堤防三期建設、黃河灘地生態修復、黃河右岸供水工程、典農河生態治理、重點防洪溝道治理、賀蘭山防洪體系建設及賀蘭山葡萄酒產業供水工程等。
董建華表示,市水務局將繼續落實好“河長+警長+檢察長”聯抓聯管聯治工作機制,依法打擊危害水安全、損害水環境的行為。同時結合數字孿生河流建設,全面建成互聯互通、高效智能的黃河生態保護智慧化管理系統和兼具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應用體系,在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手段下實現黃河生態保護和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黃河生態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來保護,產業發展要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承載能力相適應,要做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我市相關部門將嚴格執行《銀川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以“一河兩屏”為生態坐標,著力構建“三廊三區”功能布局。同時,以改革為突破口,增強水資源剛性約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重點聚焦水權改革、排污權改革、碳排放權改革,以改革成果為黃河生態健康拓展容量。此外,我市將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建立與水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兩都五基地”、聚力發展“三新”產業,加強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以綠色低碳發展呵護黃河生態名片。